走過潮店林立的東倫敦Shoreditch(肖迪奇)區,塗鴉、獨立店舖逐漸變得分散,比起在一級戰區Brick
Lane,店家的特色也越顯分明:幾間藝術家愛去的大美術社、舊車站改裝的咖啡店、陳列風格像是選物店的一般超市,把Brick
Lane和其他東倫敦市集的喧囂都拋在腦後。彎進Columbia Road,又是另一個有趣的景點:Columbia Road Flower Market哥倫比亞花市。
對於旅行者而言,花市可能不會是參觀的首選,一來並不是人人對花草有興趣,二來也不太可能買花當做伴手禮。不過這個只開週日的哥倫比亞花市,不只是當地人喜歡,也很推薦旅行者去挖寶。
哥倫比亞花市營業時主街上都是滿滿的花販,各式各樣的花草讓你看得目不暇給,但是外地人常常忽略的是道路兩旁的精彩店家。
雖然名為花市,但是這裡也是「什麼都有、什麼都賣」,週邊共有超過60間獨立店舖,從花藝用品(當然)、廚房小物、寢織、服裝、手工藝到文具店,應有盡有,各家商店也都相當有特色,“倫敦視覺上最吸引人的市集之一“,知名的Timeout雜誌就曾經給過它這樣的評價。
哥倫比亞花市的歷史背景
要介紹哥倫比亞花市,就不得不講講這塊地區的歷史。花市的現址原本叫做Nova Scotia Gardens,14-15世紀時,東倫敦的這一區曾經是出產紅土的,不過在紅土資源開挖完之後,這裡逐漸變成了一處垃圾掩埋場,雖然後來也建起了房子,但是因為開挖過的地勢較低,經常淹水,也就很少人想要居住於此,只剩下社會底層的人們留在這裡。也正因如此,這個地方後來就發生一起駭人聽聞的掘墓盜屍事件。
掘墓盜屍(Body Snatching)指的是將屍體從原本下葬的地點偷走。18世紀末期,英國的解剖學開始興起,但是解剖用的大體大多來自罪犯或是路邊的無名屍,經常有“供不應求”的狀況發生,因此,當時有些不法人士會將”新鮮“的屍體在剛下葬就偷走,賣給醫學院做為解剖研究使用(在那個時代,如果要防止屍體被盜,還得在墳墓的周圍架上鐵桿,或是付錢給守墓者才行)。
一段黑暗的過去:LONDON BURKERS謀殺案
不過比起盜墓更壞的是直接殺人以得到”更新鮮“的屍體。其中,最轟動的事件是1828年,愛丁堡的William Burke和William Hare在10個月間,犯下了16宗謀殺案,並將受害人的遺體販售給醫生或老師做為解剖學上課使用。現在是哥倫比亞花市的這塊地方,也曾經是倫敦的掘墓盜屍者(Resurrection Men,又被稱為“復活者”)犯下謀殺案的場所。
跟愛丁堡的兩個兇嫌手法如出一徹,四個“London Burkers”(意指倫敦的掘墓盜屍者,名稱應是從”William Burke”而來),一開始也僅僅是盜墓而已,直到1831年11月5號,這些兇嫌將一個14歲男孩的大體賣給倫敦國王學院的解剖教授,販賣時還不停強調他有多麼“新鮮”,但面對教授追問死因,卻說不出個所以然。在教授的強烈懷疑下,警方至他們在當時還叫做Nova Scotia Gardens的住處搜出受害人的衣物,也驚覺謀殺案不只一起,這才把這些兇嫌繩之以法。那個時代的警察甚至把兇案現場當作觀光場地開放給民眾參觀,收取每人五先令,民眾不僅參觀,連兇案現場的東西都順手拿走。
這些兇案除了引起人民眾怒,也影響了1832年的解剖法(Anatomy Act 1832)通過,此後開始允許遺體捐贈,讓醫師、解剖學教授能夠合法取得屍體,也才逐漸遏止了這些令人髮指的盜墓與謀殺。
市集的興起
社會底層人士的聚集,也使得這塊地方成為一處貧民窟,尤其在謀殺案過後,這裡更是聲名狼籍,直到一位慈善家Angela Burdett-Coutts將它買下,並且在1869年建立了名叫Columbia Market的室內市集,雖然後來一度關閉,不過也算是這個地方改頭換面的起點,周邊也在Angela Burdett-Coutts的投資下慢慢形成住宅聚落。
一開始,哥倫比亞花市只是在週六運作的一般市集,之後,為了使當地的猶太移民攤販能夠參加(因為週六是猶太人的安息日),並且讓柯芬園(Covent Garden)等地的攤商能夠多一天銷售週六沒有賣完的商品,政府便將這個市集的營業時間改成週日。當時因為法國移民來此,東倫敦興起了花藝與賞鳥的嗜好,也因而開始有了賣花的攤商。
二戰時期此區也無法避免被轟炸,一直1960年代後,這個市集才逐漸重生並且慢慢轉變成為以園藝為主的市集。哥倫比亞花市每週日無論晴雨都會開放,營業時間大約是從早上八點至下午三點,攤商從清晨4點就會開始準備。各種用途的植物這裡都有,而且有許多攤商也是家族代代經營,雖然攤位之間競爭激烈,卻也充滿了人情味。
除了花,還有什麼好逛?推薦獨立店舖&美食
餐廳
由於花市只開早上到中午,大家可以先逛花市,然後再到Campania and Jones 或Clutch Chicken吃個早午餐,在Campania and Jones可以吃到道地的南義風格料理,相當受到當地人歡迎,如果不早點到,部份餐點可能會售完;Clutch Chicken如其名,菜單都以創意雞肉料理為主,每週只有週末提供早午餐,天氣好時在戶外座位用餐,非常舒適。
獨立商店
喜歡文具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文具選物店Choosing Keeping,店裡蒐羅了世界各地的精選文具包括鋼筆、筆記本等等,包裝也相當用心;想要挑選有趣的設計感家用品則可以造訪旁邊的Keeping House,琳琅滿目的各式商品一不小心可能會荷包大失血。
古董市集
在花市中後段、Campania and Jones餐廳週邊則是一區融合了古董、二手衣、咖啡店及小吃攤的區域,可以充分享受挖寶的樂趣。
除了上面介紹的店家,其實還有很多值得慢慢參觀的小店,就算植物只能看不能買,不過去逛逛市集裡的店鋪、體驗一下當地人的週末早晨,也是很有趣的!
圖/ 文:Livia Tang
*本文章與即客數位行銷公司合作推出。
Reference資料來源:
1. (2014) The East End, A journey into the
dark heart of London: The London Burkers.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the-east-end.co.uk/tag/shoreditch/ [
Accessed 5 Mar, 2018].
2. ‘Stepney: Economic History’, in A
History of the County of Middlesex: Volume 11, Stepney, Bethnal Green, ed. T F
T Baker (London, 1998), pp. 52-63. British History.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www.british-history.ac.uk/vch/middx/vol11/pp52-63 [accessed
8 March 2018].
【「倫敦好朋友」英國旅遊的專家 -地陪.中文導覽.包車一日遊】
2. ‘Stepney: Economic History’, in A History of the County of Middlesex: Volume 11, Stepney, Bethnal Green, ed. T F T Baker (London, 1998), pp. 52-63. British History.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www.british-history.ac.uk/vch/middx/vol11/pp52-63 [accessed 8 March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