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時如何預估路程?登山行程/腳程預估時間分享

今年因為疫情無法出國的影響,接觸戶外活動的人口在短時間內暴增許多。剛接觸登山健行時,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這條路線需要走多久呢?」

由於網路上各個紀錄的記錄人體能團隊組成都不盡相同,最令人害怕的,我想就是錯估行程安排(腳程)導致無預警的摸黑下山,除了會破壞開心出遊的興致外,也會對自己的生命安全造成危險。因此,如何預估登山行程的時間和腳程,也成了現在自組登山相當重要的環節之一。


▲登山時,只要看到這種導覽的地圖,我們都會停下來確定自己的所在位置


在網路上搜尋登山紀錄時,估算腳程前通常會先注意以下幾點:

1. 路線是否相同:同一座山,往往不一定會只有一個登山口,如果錯看了從其他入口起登的文章,可能會造成預估上的誤差,所以最先要注意的是路線是否完全相符!

以苗栗的加里山為例,登山口有分鹿場登山口以及大坪登山口。加里山的路線十分多變,以鹿場登山口為例,除了可以走傳統的加里山路線外,也可以前往哈堪尼山,體力好的甚至會走哈加縱走

▲這次的錐鹿古道,帶了沒在運動的朋友爬山,把四個小時的路程走到了六小時才結束(因為下山時變另外一位痛風發作走不太動...)

2. 人數/隊友的體能狀況:人數多的隊伍,相對的行進時間會比人數少的隊伍來得長——當然囉,如果整隊都是健腳或是越野跑的隊伍那就另當別論了!所以這也是一個考量行進速度的參考值;而隊友們的體能是否程度相當,假設有隊友平時沒有運動習慣,那麼行程的估計也需要多抓一點空間來避免摸黑下山。

在網路揪團時,往往遇到最大的問題是:無法判斷對方的行進速度,便常看到有人發生「隊友聲稱自己很弱,在一開始卻被海放看不見他的的車尾燈」的情形。因此出發前評估隊友的體能狀況是否與自己接近,是一個相當重要的事前準備。這時可以問問看對方「有沒有爬過一樣的山」,以完登同一座山時間來做比較。或是利用下一項目所提到的上河百岳時程,來計算是否大家的腳程是否一致。

當跟到太強的隊伍自己會走得氣喘如牛,非常辛苦,甚至拖累隊伍行程;相對的,若跟到太慢的隊伍卻又會一直在等待,兩者都不是一個好的情形。

▲休息的時候,可以抽空比對一下自己行進的速度和紀錄上是否相同,來調整後續的行走狀況

3. 行進時間:登山時到各個紀錄點的時間,盡量選擇有列出詳細行走時間的紀錄,以我們自己行走聖母山莊的紀錄而言,如下:

人數: 3人,皆有登郊山百岳經驗。
路程/時程: 09:30 五峰旗停車場出發--> 10:00 聖母山莊朝聖地 --> 10:50 通天橋(聖母山莊登山口) --> 12:00 聖母山莊(大休2小時)--> 13:50出發下山 --> 14:35 通天橋(聖母山莊登山口)--> 15:10 聖母山莊朝聖地 --> 15:30 五峰旗停車場

若是百岳的路線,可以參考上河出版社所出版的百岳上河圖,裡面有紀錄他們團隊的百岳行走時間。在預估百岳路線的路程時,上河圖也是我們每次都會參考的重要資訊。在臉書社團中,也可以看到許多人都會以上河時間作為一個參考值,再以比例的方式預估自己所需要行走的時間;如上坡時約是上河的0.8倍,下坡則是0.7倍;這樣除了可以讓夥伴們知道你的速度外,也可以更加精準地去預估這段行程所需要花費的時間。上河出版社-百岳步程示意圖

預估行走時間時,不能只看一兩篇的網誌就來做決定,因為你有可能看到的是特別快或是特別慢的紀錄,這個時候通常會參考5-6篇網誌來抓平均值(我們習慣都會找偏慢的紀錄當作指標,這樣也比較不容易摸黑)。隨後,會挑一個有詳細行程時間的記在手機中,以便在行走時對照紀錄時間,如果有誤差(比紀錄快 or 慢)都可以即時做調整。

4.行走距離/上升下降的海拔高度:在登山時,這兩個數據直接地顯示了行程的難易度,甚至可以分得更細一點。

以中橫四辣之一的畢祿山來說,起點820林道為海拔2620公尺,一直到8.4K的營地反而還下降了60公尺變成2580公尺,可想而知這段路程不會有太大的高低起伏(當然還是要搭配沿路的等高線圖來判斷),自8.4K後,短短1.6K往畢祿山三角點(海拔3370公尺)的路程,卻要上升海拔750公尺,這段路真的是很陡峭,所以也可以發現我們的紀錄中,1.6K的路程背著重裝走了接近4小時的時間。

5.是否為濃縮行程:以嘉明湖來說,最常看到的行程為四天三夜與三天兩夜,假設看到的紀錄是兩天一夜或是一日單攻,那麼你就要先設想好自己的體能是否適合,而非看到有人走嘉明湖一日單攻,理所當然認為難度不高,卻沒有考量到對方是經常爬山或是體能相當好的運動員,這時候就會很容易摸黑下山或是增加意外發生的機率。

*關於常見行程,會建議參考網路上商業團的行程,原因是商業團的行程紀錄大部份是相對輕鬆的,畢竟商業團必須考量成員的體力參差不齊。在預估寬裕的登山時程,除了會有更長的時間可以欣賞風景外,也讓體力較差的隊員可以較多的時間可以行走。

▲有水源的路線,行走起來相當輕便,因為可以少帶許多的水

6. 路線的環境與水源狀況:路線的狀況,是否有困難地形,或是沿路有沒有遮蔽(樹蔭),這些都會很直接影響行程的難易度與舒適度,如果路途上有水源的話,身上所攜帶的水也可以減少一些,來減少自己身上的重量。

以最近熱門的劍龍稜來說,大部份的人都只注意到他的美麗風景,眺望東北角一帶的海景,卻沒有注意到沿路沒有水源,也沒有遮蔽物,所攜帶的水量也要比正常行走多很多,不然很容易會發生中暑的狀況。

7. 紀錄所行走的時間與季節:登山路線並不像一般的公路一樣的穩定,所以會建議閱讀的紀錄以三年內的為主(熱門路線),如果是比較冷門的路線,最好是以半年內的紀錄為主。

而季節的話,除了影響路線的難度(冬天的雪季)外,也會影響到水源的狀況,以我們前年行走的鈴鳴山為例,9月的時候730林道沿路水源超充足,但今年秋天剩旅行的Danny在3月多行走的時候,一直到最後的鈴鳴山登山口才有水源。所以在注重水源的路線時,還是會建議上臉書查查看(或是詢問)這條要行走的路線最近是否有缺水,尤其是某些山屋的水源基本上是靠著雨水來補充的,假使沒有水的話就必須自行揹水上山。

而到登山口前也很常行走產業道路,所以出發前請記得確認公路有沒有管制,我們第一次上奇萊南華就是沒有注意到管制時間,晚了整整兩個小時才出發。雖說事前做了許多的估計,但其實還是很難避免意外的發生,所以在行走時,我們也要做好萬全的準備與計畫,來因應任何有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


即使在家裡做好功課了,但在爬山的時候還是要時時注意時間,這樣也可以避免估錯時間導致摸黑下山的窘境。

1. 停損時間:我想這是最重要的一點了!在行走時,請將最符合/接近自己預估腳程的紀錄時間記在手機中,這樣可以在各個休息點確認行走的速度是否與紀錄相符,如果比較快那便無大礙,還可以比行程的紀錄人有更多的時間休息或是拍照。如果走得比行程紀錄還要慢的話,這時候就要調整一下時間,登頂的話是不是會摸黑下山,甚至考慮是否直接折返。

以我(Mao)之前去單攻花蓮的千里眼山為例,行走千里眼山的登山客大部份都是走兩天一夜,下山之後直接到大同部落的民宿休息,隔天再下山或是去清水大山,所以當初和夥伴們說好,如果下午1點還沒有抵達三角點,大夥兒就直接原路折返,因為我們都不想要摸黑下山,因為發生危險的機率也會增加不少。

2. 是否需要提前出發(摸早黑):在多天行程中,可能會發現隊友的狀況比較差,如果超出預期的範圍,就要考慮是否需要提早出發,避免晚上摸黑抵達營地的狀況發生。畢竟清晨前出發,約行走1-2小時後,天就會開始明亮,相比晚上摸黑來的安全。

▲如果覺得體力不足,我們會直接找一個寬敞的地方小睡一下,恢復的也比較快速

3. 意外狀況發生時:最常見的應該是有隊員扭傷腳或是起水泡、抽筋、體力不支等狀況,如果隊員無法繼續走下去,是否直接折返?假設其他隊員想要繼續往三角點前進,隊伍是否有拆隊能力、是否有第二個人有熟讀記錄並且可以帶領隊員上山,也都是需要事先考量好的狀況。

台灣山岳資源豐富,登山健行對大部份的人們來說都不會很陌生,在小時候都有被家長帶去爬離家近的小山的經驗,或是曾去合歡群峰健行。不過許多人對於有著「百岳」之名外的山岳沒有太多的戒心,殊不知這反而是面臨危險的最大危機。

親近大自然除了可以欣賞美麗的風景外,也可以釋放工作時所累積的壓力,因此越來越多人接觸戶外活動。登山健行是個有風險的運動,請做好相關的準備,除了可以避免任何意外發生,還能夠讓自己與夥伴們在這趟行程玩得更盡興唷!

延伸閱讀

【山知識】淺談登山留守制度與其重要性

【山知識】登山時迷路、山難發生了怎麼辦?山難的預防及處理


【關於作者】
山女孩Melissa&Mao冒險生活

山女孩的MelissaMao,一個喜歡文字、一個喜歡攝影,兩人於2016年開始踏入山林世界。同樣熱愛大自然的兩個人湊在一起,有了登山跟旅遊兩個相同的興趣。紀錄著山上的所見所聞,於2017年開始經營部落格撰寫健行文章,藉此機會與大家分享登山的經驗、路線以及蒐集到的知識,同時也在部落格中分享國外旅遊的點滴。2018年創立FB粉絲團「山女孩MelissaxMao冒險生活」,更即時的分享豐富的健行路線、山道具以及山知識。紀錄在山林裡的每一個片段及難以忘懷的回憶,與你一起共享每一段山中故事。

山女孩部落格: Melissa x 山女孩 Exploring The World
Facebook粉絲團:山女孩Melissa x Mao冒險生活
Instagram山女孩IG
原文連結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