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揭開國家綠道「樟之細路」神秘面紗-小粗坑古道

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
發布於 2022年5月8日16:00

「樟之細路 Raknus Selu Trail」為臺灣七大國家級綠道之一,古道原始狀態為大片天然樟樹林,是居民入山砍伐、煉製樟腦的山徑。Raknus是賽夏族及泰雅族語的「樟」,而Selu是客家話的「細路」,綠道名稱結合原客語言,譜出歷史上的族群衝突與現今的和平。

>>>點我立即前往「客庄小旅行」查看更多客庄與古道旅遊資訊

位於「浪漫台三線」上,有條總長220公里的古老山道,為先民運送物資的重要路段,曾隱沒深山數十年,近期才重新整理,並被賦予全新的名字-樟之細路。本次企劃將介紹樟之細路內的7條古道及其遊玩攻略,帶大家感受古道與文化交織出的無限魅力。

第一篇企劃,我們來到位於桃園龍潭的小粗坑古道,小粗坑沿著粗坑溪而上,濃蔭蔽日,鳥鳴清脆,潺潺溪水孕育出豐富生態,是一條四季都適合踏青的優美古道。

>>>觀看【樟之細路|RSA08小粗坑古道】360度環景影片

About小粗坑古道

粗坑舊名為「出坑」,客家話指的是流水源頭,當走進古道會發現河流周邊有大量有稜有角的大石,這是在河道上游處才能看見的。

先民曾將小粗坑北端空曠區域設立打石場,並利用牛車搬運石塊、農產等物資,往來粗坑、關西、十寮、馬武督地區,較為寬敞好行走的古道前段就屬於過去的牛車道。

而在途中,也能遇見多處藏身在林木盤根中的砌石駁崁,是先民曾在此開墾的生活地景遺跡。

豐富自然生態

靠近古道,會聽見清脆鳥鳴迎接我們的到來,聲音大多來自臺灣藍鵲、白頭翁;初夏會有石龍子、蛙類等大量兩棲動物出沒於此;小粗坑擁有豐沛水量且環境不受汙染,每到45月的夜晚,總能在此朝聖螢火紛飛景致,為臺灣賞螢熱點之一。

而古道前段,樹木大多為臺灣桫欏、筆筒樹,到了中段,鄰近溪水較為潮濕,有豐富的蕨類及耐陰溼植物。

古道中的貼心設計

路途中有許多石頭砌成的整齊步道,這是以就地取材建造方式修繕的手作步道,且古道約1公里處有寬敞休息平台。

古道尾端有段路程坡度較陡,可透過拉繩輔助攀爬。

周邊必遊景點-三坑老街

三坑老街是桃園龍潭第一大街,昔日為三坑子河道上最繁華的碼頭之一,有著源源不絕的溪水,水源自小粗坑古道與周邊山谷崖線滲透而來。

老街保留舊有的步廊式建築風格,販售許多必吃客家料理,如菜包、草仔粿、牛汶水等,吸引許多遊客周末到訪參觀,知名國片「大尾鱸鰻」、「愛讓我們在一起」也曾在此取景拍攝。

三坑老街的中心為永福宮,建立於1744年,廟宇主祀掌管天、地、水三界的三官大帝,為附近居民重要信仰。

三坑老街旁還有青錢第古宅,建於1895年甲午戰爭,是一間擁有超過百年以上歷史的伙房。

 

老街外圍的黑白洗,是居住於此的婦人洗滌衣物的地方。

以上就是小粗坑古道及周邊推薦景點的介紹,在登山健行活動盛行的此刻,不妨相約好友一起到小粗坑古道漫步遠離塵囂,擁抱自然生態、享受客家文化之美!

詳細樟之細路及客庄旅遊資訊,可上客庄小旅行網站查詢。

客庄小旅行網站:https://romantichakka.com/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