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有喝茶習慣,多數人對「台灣茶」的印象,卻常停留在五彩繽紛的手搖飲品,或老式茶館茶席,木桌上擺著不鏽鋼托盤,上頭是仿青花瓷或紅土茶具,一旁還站著一只鋁製燒水壺。
今天,不少繼承家傳製茶技術的新生代,正致力於破解這套非簡即繁的喝茶公式;他們與甜點師、釀酒師以及廚師們跨界合作,重新編寫製茶技術與品飲模式;同時,創造摩登喝茶空間,讓茶館不再老氣。(除了茶,台灣的咖啡匠人也很厲害:在國際上也閃閃發光的,台北匠人級咖啡館)
新生代的台灣茶文化繼承者,希望以摩登時尚的方式介紹台灣茶(Photo/Kris Kang)
因為這些年輕職人,台灣茶正以輕盈時尚的姿態,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以實力與創意,為台灣茶寫下新的發展篇章。
Wangtea Lab by 有記
創立於 1890 年的有記名茶,在大稻埕製茶、賣茶超過一世紀,第五代接班人王聖鈞,去年在家傳茶廠隔壁,開設了新的茶飲空間 Wangtea Lab by 有記,企圖以此拉近精製茶葉與年輕世代的距離。
王聖鈞說,其實大家都愛喝好茶,但不見得會自己泡茶。Wangtea Lab由此切入,在每款茶品後方列出茶的發酵、烘焙程度以及口感強度,讓客人在輕鬆選茶、喝茶的同時,還能深入淺出地認識茶葉的特色。
王聖鈞說明各項茶品後方數字所代表的風味與特色
站在圓弧長型的磨石子吧台前,王聖鈞拉出一杯打入氮氣的氣泡茶,杯緣的泡沫宛如啤酒,入口是帶著衝擊力的茶香在嘴裡爆炸,這種創意喝法,給了台灣茶新面貌,也是新的品飲經驗。
吧台直接汲取的氣泡茶,是只有在 Wangtea Lab by 有記才喝得到的特色茶飲(Photo/Yi-choon Tang)
他說,只有鑽精製茶工藝超過百年的有記,才了解要在哪個步驟打入氫氣或氮氣,也才知道哪款茶葉能跟氣體充分混合還能保有獨特香氣,做出嶄新口感跟滋味。
有記也與 「COFE」 和「某某」合作,將鐵觀音、烏龍茶跟文山包種茶融入,而成茶巧克力、瑪德蓮、費南雪等法式小點,台灣茶攜手歐式甜點,創新也美味。
融入茶葉製成的法式小點,入口茶香滿溢
清山寶珠.人味誠茶 Honestea
座落六張犁捷運站附近靜巷中,曾為室內設計師的主理人 Ruby 妙手改造老公寓一樓,成為茶館兼展覽空間的清山寶珠。(看更多台灣設計師作品:進軍國際的台灣好設計)
「清山是爸爸的名,寶珠是媽媽的名。」Ruby 來自坪林茶農家庭,出外工作返台後,決定以父母為名開設茶館,傳承家中茶生意的同時,也希望打造一處輕鬆如在家喝茶的空間。
清山寶珠裡的木傢俱與藤編椅,營造出令人自在的氛圍(Photo/Kris Kang)
這裡多數的茶出自自家茶園,客人依喜好選定茶品後,Ruby 便會在後方吧台秤出茶葉,倒入蓋杯,灌注熱水,以最恰當的時間跟溫度,泡出一杯品質穩定、表現茶特色的好茶,再以托盤承裝搭配小茶食送上,整個呈現風格十足。
台灣茶在清山寶珠也常以多種面貌現身,譬如搭配茶粉及自家熬煮茶蜜的重乳酪蛋糕「茶香紐約」,或調入威士忌跟柳橙汁的紅茶,喝來有熱紅酒的風味。
主理人 Ruby 認為,用蓋杯泡茶最能呈現台灣茶的清香(Photo/Kris Kang)
這裡也不定期舉辦品茶工作坊,例如上一季與資深記者盧怡安合作,推出預訂制的 Tea Pairing 烏魚子蝦仁茶泡飯;或教學以蓋杯泡出細緻包種茶,並探索鮮味如何在氤氳的茶香中沈澱成悠長的美味。
清山寶珠的好品味,不只是承繼家族經驗,更帶來摩登喝茶的體驗。
在清山寶珠,每杯茶都是親手沖泡,並以手製陶杯盛裝(Photo/Kris Kang)
正福茶園
宜蘭冬山鄉的正福茶園,近年來在第四代接班人游正福的積極推動下,以製茶工藝深入不同的飲食基底,催生出更多融合台灣茶風味的甜點、飲品及料理。(看更多正福茶園的故事:用好茶說宜蘭的故事 - 正福茶園第四代游正福)
游正福曾在科技業工作,以理性拆解家傳的製茶工藝,切入技術的視角,結合傳統與創新,碰撞出台灣茶的新火花,代表的作品之一,便是與精釀啤酒廠合作打造的「白鷺紅茶啤酒」,更為曾經被鄙棄的茶種開拓新市場。
取名為「白鷺」的台茶17號,是1980年代茶葉改良場培育出的新茶種,曾因樹種強壯且產量大,在宜蘭推廣種植;但受限於製茶技術,雖然香氣十足但單喝微微帶腥味,導致市場接受度不高;游正福看中白鷺的花蜜果香,進而從技術中找解方,搭配台中的大麥,做出融合花蜜茶香與溫潤麥香的啤酒。
融合台灣的紅茶與小麥,正福與吉姆老爹聯手推出紅茶啤酒(Photo/吉姆老爹啤酒工廠)
正福茶園也跟許多宜蘭在地店家合作,像是,與販賣古早味純米麻糬的小攤車「阿桶嬤糬」合作,推出烏龍茶麻糬跟紅茶厥餅;也聯合堅持使用宜蘭在地食材的甜點店「糧拾」,將常被烘成烏龍茶及包種茶的台茶13號「翠玉」,搭配堅果做成生乳捲,讓清香帶點微苦的綠茶,包裹在柔滑的奶油裡。
(採訪/撰文:Yining Chen)
看更多創新台灣風味:【本文獲得匠生活授權刊登,原文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