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生活步調越匆忙,越嚮往農村的單純與美好,
眺望翠綠的農田,漫步在田野小徑,
聞著大鐵鍋炒出的黑糖香氣,品嘗加了蝶豆花漸層的蘆筍飲,
體驗歷史悠久的放鴿笭,吃在地特色的風味餐,
用蚵殼創作綠色植栽,了解伯勞鳥的生態,
坐著可以開窗吹風的藍皮解憂號,走訪未曾造訪的鐵道秘境,
這時才發覺,原來,台灣這麼美。
我們這一趟跟著雄獅旅遊的專車走訪了臺南的延平社區跟屏東的楓港社區,
這兩個社區都是水土保持局嚴選推薦並獲得「2021優遊農村認證」,
有很多有趣的景點及玩法,都會在文章中一一介紹。
P.S對了,現在第二波農遊券抽獎開始囉! 邊玩邊抽獎超讚!
二日遊行程參考:
DAY1 台南
地利小食:參觀蘆筍田/蘆筍漸層飲手作體驗/蘆筍風味餐
延平社區:糖鄉巡禮/手作黑糖DIY/鴿笭文化體驗
三股社區 蚵殼盆栽 手作體驗/DIY風味餐
入住 台南 徠.歸仁飯店
DAY2 屏東
屏東秘境探尋:枋寮基督教會舊遺址
枋寮三魚直賣所:屏東特色伴手禮
阿達漁港餐廳:午餐
楓港社區:遊程介紹/楓港社區巡禮
參觀蔡英文總統 故居 演員馬景滔故居 百年楓港董家古厝
伯勞鳥生態教育園區:認識伯勞鳥/伯勞鳥生態展示/鳥仔踏裝設體驗/
扮裝伯勞鳥/伯勞鳥鑰匙圈 手作體驗/參觀環境教育館 復古木炭窯 生活文化館
我們第一站來到臺南將軍區:地利小食
這裡外觀有好幾條彩色繩索的裝置藝術,門口也養了幾隻母雞,
地利小食的名稱是英文delicious諧音而來,由返鄉青年所建立,
想要把將軍區在地特色農作整合之後,放在平臺展售,
讓大家看到的不只是農產品,還有背後用心耕作的農夫,
這裡主要的招牌商品就是銀蘆筍,因為將軍區其實是全臺灣最大的蘆筍栽種產地,
不過菜販或是市場通常為了整齊美觀都會把蘆筍從根部裁切掉,
這些被切掉的部分稱為下腳料,
地利小食團隊成員想要降低這些下腳料的浪費,
也希望能讓社區長輩有聚在一起活動的機會,
就發動了「銀蘆筍-銀髮長輩的幸福蘆筍」計畫,
除了成立公益餐廳,製作蘆筍風味料理之外,
也請社區銀髮長輩協助將剩餘的蘆筍清理削皮,並交給團隊包裝行銷,
達成農產經濟循環的模式,
了解這裡如何運作之後,我們先是品嘗新鮮的蘆筍汁,
瓶身上貼有"蘆你所願"象徵美好寓意。
再製作蘆筍特調,將冰塊裝進瓶子裡作為分層,
再加入鳳梨果肉,並倒入蝶豆花,
這時導覽人員教了一個小技巧,
千萬不要拿起來搖,不然漸層馬上就不見了,
要放在桌上慢慢旋轉,沉澱,就會有漂亮的顏色。
拿著做好的蘆筍漸層飲,徒步到附近的蘆筍田,今天的天氣正好,
路上還看見有人在將一束束的芝麻,篩出芝麻粒,
並將一顆顆的芝麻曬在地上,太陽照射之下,散發出淡淡的芝麻香氣。
蘆筍田是由聰明父子栽種,因為農夫本人的名字就叫做聰明,
家裡的兩兄弟,自然就是聰明的哥哥跟弟弟,
蘆筍田有分在室外栽種跟室內培育,3-6月是產季,
那時蘆筍價格最便宜,需要半夜就開始採收,
一是因為白天的天氣炎熱,半夜採收比較涼快,
二是那時的蘆筍品質好,會比較鮮嫩,
再來就是要搶時間寄到台北的菜市場,
看來種蘆筍跟採收真的滿辛苦,還要當夜貓子才行,
相交蘆筍小農也說室外栽種成本雖低,卻有遇到颱風多雨就可能賠本的風險,
室內雖然不受天氣影響,但培育成本相對高出很多,
像現在秋冬是淡季,天氣冷蘆筍產量少,價格也會偏高,目前只剩溫室可以採收,
室外蘆筍長的不高也可能因為現在不是產季的關係,看起來比較稀疏,
不過到了溫室就不一樣了,打開外面那扇門上方是乾燥過的蘆筍葉,
整個房間有木造的藝術品點綴,
進到裡面那扇門,我整個驚呆了,這是蘆筍?根本像是一座大型的綠色迷宮,
蘆筍葉長的比人還高,蘆筍小農說長到200公分都是正常發揮,
為了讓我們體驗採收,他們特地保留一些尚未採收的教我們怎麼用剪刀剪下整株放到菜籃,
現在蘆筍市價動不動就要好幾百元,剪了真的是賺到,
尤其小農們用無毒農法栽種,現場蘆筍採下不用洗就可以直接吃了,
只是沒有煮過的蘆筍"味",我最多只能嘗1、2口,
還是覺得要煮過才好吃啊!
也因為是無毒農法,所以看起來有白色像棉絮的東西飄散在空中,
小農說這是蟲子,不過不會咬人,我反而覺得這樣看起來還挺夢幻,
只是這片蘆筍培育田太美也太壯觀,讓我無心剪蘆筍,而是顧著拍美照,
這不,拍起來的感覺就挺像大陸知名的田園生活部落客"李子柒"。
採完蘆筍,我們步行回地利小食空間,享用蘆筍風味餐,
有蘆筍牛肉捲、五穀飯、火龍果、南瓜、青菜..,營養又健康。
臺南佳里區的延平社區,過去從鄭成功時代就開始發展製糖產業,
到現在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以前蔗糖外銷是臺灣主要經濟來源之一,
年產量最高可達18000公噸,相當驚人。
以前臺灣早期的製糖工廠叫做糖廍,是壓榨甘蔗的棚屋和煮糖的熬糖屋所構成,
主要的經營組織分為以下四種:
牛掛廍:由14到40人不等的蔗農組成的糖廍,
再由各戶提供牛拉石車,用這個當基準負擔購置機械及各種設備的費用。
牛犇廍:跟牛掛廍的組織有點像,不過人數比較少,大約在5到10人左右,
因為壓榨的原料不足,有時還會向其他甘蔗農收購原料,或接受他人委託製糖。
公家廍:則是以合股方式經營的糖廍,成員依股份比例投入資金經營,
原料則用自行購入或接受委託的方式取得。
頭家廍:由地主或商人獨資成立的糖廍,
原料則用自行購入或接受委託的方式取得。
舊式的糖廍結構相當簡單分為煮糖室跟石碑間兩個部分,
甘蔗採收去尾之後,就會運到石碑間榨汁,
石碑間的石磨有硬木的齒輪互相咬合,
操作的時候會將甘蔗放在石磨當中,
再驅使牛做推磨運轉,榨出的甘蔗汁,
就會沿著底盤的竹管流到煮糖室,
煮糖室總共有5個鍋,是熬煮製糖的基本單位,
首先將甘蔗汁倒入前面四個鍋,接著倒入石灰淨化,
經過熬煮成黏液狀,並達到沸點,最後再倒入第五鍋冷卻,
冷卻的時候必須不斷地攪拌,讓糖漿均勻結晶變成赤糖,
赤糖可以裝箱出貨或再用陶缸過濾變成白糖。
聽完解說才知道現場的石鍋與石牛原來有這樣的用途,
這時煮糖的老師傅,正忙著將鍋裡的糖不斷翻攪,
飄出陣陣香氣,鍋裡也正在冒著泡泡,
感覺像在調製什麼魔法藥水,很想幫老師傅戴上一頂魔法帽,
當糖漿熬煮好之後,便分別倒入鐵盤當中,
讓我們體驗炒糖DIY,趁熱時拿鍋鏟不斷翻攪,
流動的糖漿感覺像沙畫一樣美,
不過凝固的也很快,
後來結成一團之後。要再翻動就需要花力氣了,
將結塊的黑糖切成一小塊一小塊,再裝進罐中,
裝的時候還要稍微按壓,才不會浪費太多空間,
現場還有好喝的黑糖茶,花生糖、花生酥和芝麻糖..等販售。
裝好黑糖,我們沿路參觀延平社區,
圍牆畫了當地的文化故事,延平社區總幹事講解了採鴿笭的歷史,
相傳這是以前古代軍營之間都會利用鴿子腳上的小竹筒傳遞消息,
只是以前看過的電視劇或小說寫的都是飛鴿傳信,這裡是飛鴿傳筒,
後來鄭成功來到台灣,軍隊閒暇的時間,會抓信鴿來放,
把信息拼湊起來,變成村莊之間的藏寶活動,
也有人將竹哨插在鴿子尾巴上的羽毛當中,當鴿子飛起來,
就會聽到響亮的哨聲,據說這就是放鴿笭的前身,
總之詳細的年代不可考,但確定距今已經有百年的歷史,
目前也只剩台灣台南還保留這樣的傳統文化,
每年3-5月台南市還會舉辦盛大的鴿笭文化季。
立體3D鴿笭牆,正確的拍照姿勢,
應該是雙手抓住鴿子的身體,從側面看會更生動,
附近的紅磚牆、紅磚房,牆上寫有許多歇後語,
延平社區總幹事也一一向我們解釋這裡面的含意是什麼
以前人生活過的竹屋有木造家具和生活器具展示,
像我原本以為看到的是"米篩",
結果原來是圓竹壺,是曬乾農作物的用具,
一旁還有保存稻米用的穀倉。
天氣正好,陽光正暖暖撒在一束束的芝麻上,
農夫正邊聽交響樂,邊打著芝麻,不得不說也太懂生活,
而他正忙著要將上面的芝麻粒打下來,再篩出雜質,
打芝麻要小心,如果不小心接觸到,手還會發癢呢!
這讓我看的實在很好奇,忍不住嘗試看看。
離開延平社區前,我們到廟前空地,延平社區總幹事帶來訓練好的鴿子,
還有不同大小的鴿"筒",小的可以吹出聲音,大的感覺比人還高,
不過因為是用紙板所做,其實重量很輕,不用擔心鴿子羽毛夾上之後飛不動,
先看完延平社區總幹事的示範後,我也拿著鴿子,側身像投球的方式,
把鴿子放出去,它果真自己飛起來,後面還連著鴿筒,一搖一擺還挺可愛,
像這樣放鴿笭,鴿子不會再飛回原處,而是飛到自己原本家中,
來這一趟,能夠體驗這樣的百年歷史文化,真的很有趣。
三股社區是農漁業並存的村落,到一百多年前才出現在台江內海,
因為是鹽分地帶,出產的紅蔥頭跟大蒜特別夠味,
我自己也扛了一包紅蔥酥跟大罐的糖蒜回去,
之後媽媽也煮成糖蒜雞湯,喝起來滋味真的一級棒,
不枉我努力從台南把糖蒜罐頭扛回家。
商品架上有社區媽媽手工製作的文創商品,
沒想到大顆的文蛤貼上不同的和紙之後,
就是造型可愛美觀的裝飾品,我也買了幾顆準備帶回去拍照,
除了文蛤外,其實蚵殼也可以再次利用,
手上這個聖誕老人的彩繪好應景
我們在這一站就是要將蚵殼用熱熔槍黏成盆栽,
雖然步驟簡單,但是要找到兩個能夠彼此貼合的蚵殼也不是那麼容易,
只見別人做的好像皇冠,我做的卻很像蘿蔔,
導覽老師好心地安慰我說,選擇要種薄荷葉,就是要比較大的空間。
作品完成之後,我們在現場品嘗了風味料理,才驅車回飯店。
晚上入住的是位於台南歸仁的徠。歸仁飯店,
門口有穿著西裝的青蛙管家歡迎前來的遊客,
飯店一共有92間的客房,房間乾淨舒適。
隔天早上我們朝枋寮鄉出發,這裡位於屏東西部偏南的地方,
先到了小秘境-枋寮基督教會舊址,民國43年(西元1954年),
大陳義胞(從浙江沿岸的大陳島、南麂列島...等地方撤退的居民,)
隨國民政府來到台灣,就定居在大武力,也就是枋寮鄉的新龍村,
黃亞東牧師為了照顧居民才設立了枋寮基督教會,
不過因為這裡常有水患,居民搬遷之後,逐漸沒落,
後來在新龍社區的居民推動社區改造下,變成了當地醒目的觀光景點,
保留建築的結構外觀,形成廢墟風格,
對面馬路還有小磚牆製作的枋寮基督教會門面,
紅磚瓦片製作的漁船,後方則是一個個的魚塭,
交織成一幅風光明媚的枋寮風情畫。
三魚直賣所是新龍社區及社區養殖青年-陳右穎合作成立,
專門販售屏東在地小農的特色商品,
尤其是龍膽石斑魚肉,不只能做香腸,
還可以做成面膜跟精華液,裡面滿滿膠原蛋白,
不過讓我腦波弱的是可可茶跟可可粉,
最近每天都在喝,無糖微苦對心血管好,
而且會比較不想吃零食,
有巧克力的香但沒有巧克力的甜,
現場還有好吃的巧克力冰淇淋💯,
屏東是種植可可的城市,很多小農都有在種,
想買巧克力不只有日本的白色戀人,
台灣在地製作的也都很好吃,
剛好第二波農遊券開跑,就算沒有抽到農遊券,
只要使用五倍券消費破千(紙本、數位都OK),
周周抽農遊商品,12月底前再抽IPHONE13喔!
可以下載農遊券app了解更多抽獎資訊
中午我們在阿達漁港餐廳用餐,橘黃色建築特別醒目,
門口的商品架上也有販售當地的特色伴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