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傳統信仰推動大稻埕當代創生 - 台北霞海城隍廟

談起台北大稻埕的霞海城隍廟,近來大家總會想到裡頭以靈驗法力聞名全台,甚至聲名願播到海外的月老,吸引尋覓真愛的善男信女們不遠千里前往祭拜,許一個好緣份。不過,霞海城隍廟在老台北人的心中,其實更是安守著地方秩序,主持民間正義的在地守護神,自1859年立廟至今,一直庇佑著信徒。

隨著時代變遷及城市發展,台北霞海城隍廟除了是信仰中心,現在也經常扮演著在地文化推廣的角色,邀請更多人走進大稻埕認識老台北的獨特風采。(延伸閱讀:大龍峒,豐厚底蘊的老派台北

台北霞海城隍廟
台北霞海城隍廟不僅提供宗教上的心靈支持,也是大稻埕文化傳承的推手。(Photo/Samil Kuo)

守護著大稻埕的在地信仰

「『城』指的是城牆,『隍』則是護城河,城隍爺在漢人信仰中,就是守護城市的神明。」霞海城隍廟的文宣組組長吳孟寰說明城隍信仰的意涵,以及霞海城隍廟的歷史。

祖廟位於現今廈門霞城的霞海城隍,在1821年由清代時移民來台拓墾的泉州同安人安奉來台,最早落腳於艋舺。後因拓墾時期爭地搶資源,艋舺發生頂下郊拼,落敗的同安人於是帶著他們信仰的神明,在1853年遷移到現在大稻埕位置,也開啟了此地的發展。1859年廟宇正式落成,160多年來持續守護著台北大稻埕。這裡早期是曬穀之地,後因開港通商而成為茶葉、南北貨貿易往來的重鎮,一躍為台北最繁華富庶的區域。(延伸閱讀:百年傳承古早藥香飄揚萬華第一街-老明玉香舖

台北霞海城隍廟
從艋舺遷移到大稻埕的霞海城隍,也代表著歷史上台北發展重心的轉移。(Photo/Samil Kuo)

台北大稻埕
清代末期到日治時代是大稻埕最熱鬧繁榮的年代,留存至今的老建築封存了過往興盛的面貌。(Photo/Samil Kuo)

「大家在這邊賺了錢,自然捐獻的人就多。」吳孟寰分享,在大稻埕經商做生意的人們,多會出錢出力回饋給自己的信仰,台北霞海城隍廟的香火因此日漸興盛,聚集了更多虔誠的信眾。除了前往廟宇參拜,信眾們更期待有機會能接觸到城隍爺,近距離感受祂的神澤,於是,每年在城隍爺生日時(農曆五月十四),城隍爺便會出門巡視遶境。

五月十三人看人:台北迎城隍

為慶祝霞海城隍聖誕,每年農曆五月的遶境活動,從清朝開始就是台北最熱鬧的夏日宗教祭典。日治時期發行的《臺灣日日新報》,曾記載當時全台信徒湧入台北的盛況,甚至還要加開火車班次才能應付人潮。「台北迎城隍」更在1966年被譜成流行歌謠,歌詞描述鑼鼓喧天的陣頭及舞龍舞獅,還有人來人往的街頭景象,如實呈現台北的在地盛事。(延伸閱讀:朴子,媽祖留駐庇佑而誕生的城市

台北迎城隍
台北迎城隍曾是的北台灣最熱鬧的宗教盛事之一,日治時期的老照片記載了當時的摩肩擦踵的畫面。

霞海城隍正式的生日是在農曆五月十四日,當天廟宇會舉辦盛大的祭典壽宴為祂慶生。而在此前,則有農曆五月十一晚上的「放軍」及五月十一、十二的「暗訪」,還有農曆五月十三的遶境。

暗訪之前的「放軍」,意義是由城隍爺先派遣兵力先進駐到土地公廟,為暗訪時捉拿邪靈的八將及七爺八爺們準備好照應。廟方會準備供品,由名為「官將首」的部將帶領,將象徵性的五營軍馬,安放到其管轄範圍邊界及中央的土地公廟,包括位於雙連的雙福宮、延平北路上的福聚宮、甘古街的和德祠、迪化街二段的和安宮以及歸綏街上的普願宮等五個地點。(延伸閱讀:隱藏版的府城風景–從許荷西的藝術壁畫看台南

接著就由七爺八爺以及八家將出巡暗訪,他們會深入轄區內的大街小巷,巡視是否有妖邪藏在暗角,將他們捉拿到案,以確保五月十三當天的遶境不受干擾。相對於白天遶境的翻騰歡欣,夜晚出巡的氣氛則較為肅殺莊嚴,七爺八爺手上會拿著令牌或是鎖鏈,八將們則以面部彩繪展現猙獰兇惡的表情,以威嚇出來作亂的妖魔鬼怪。

台北迎城隍
七爺八爺是城隍爺的助手,在白日的遶境跟晚上的夜巡都是要角。(Photo/C. 楊

將夜晚的邪靈一掃而空後,並迎來五月十三白天的盛大遶境活動,各大軒社、獅團、鼓陣、南北管樂團...等等一個接著一個展演,為城隍爺祝壽慶生,也吸引信眾及居民出來共襄盛舉。

宗教慶典轉化為在地文化傳承

迎城隍的傳統遶境活動近來改成三年舉辦一次,不過為霞海城隍慶生的心意並沒有因此而動搖,反而是在廟方積極地推動下,轉變成更多元的形式:「霞海城隍文化節」,吸引了不只信眾,還有更多關懷在地文化的人一起來參與。

「大稻埕這個地方保留了很多台北的傳統文化及特色,我們希望可以透過這個活動與更多人分享。」吳孟寰指出,霞海城隍文化節串連了台北市政府、大同區公所、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以及在地店家登公司單位,將宗教信仰活動擴大,以推廣在地文化的角度來為城隍爺舉辦不同形式的生日派對。

台北霞海城隍文化節

台北霞海城隍文化節
台北城隍文化節將傳統的宗教慶典結合文化活動,邀請不同表演團體一同為城隍爺慶生。

在沒有舉辦傳統遶境的時候,霞海城隍文化節仍會邀請在地的小學生、不同的藝文或娛樂表演單位,以嘉年華會的形式走在大稻埕的街區,參與的人能夠在過程中看見這裡的老房子、老店家,進而有機會進一步認識蘊含在背後的文化及歷史。(延伸閱讀:看見做工的浪漫,打磨老屋的光彩 —木工阿彥江鳴謙

今年的霞海城隍文化節,廟方邀請在地編織工作室 V&J studio 以毛線鉤出一座城隍廟《作夥來建城隍毛線廟》,從神龕、神像、佛桌到上面擺訪的供品水果、香爐上插著的香,都以毛線編織而成,飽滿的色彩讓城隍爺感覺更和藹可親。

台北霞海城隍文化節
毛線編織出的台北霞海城隍廟神龕,趣味生動的細節背後仰賴扎實的文化考察。

「我們希望不管什麼年齡層的人都能來參加不同的活動,讓信仰文化可以走入大家的生活。」吳孟寰說,霞海城隍的慶祝活動持續隨著社會的需求,加入多元的元素,呈現不同的樣貌,不過他們的初衷從未改變,希望大家前來認識城隍廟、體驗大稻埕、感受老台北的風華絕代。


(撰文/採訪/攝影:Yining Chen;圖片:Samil Kuo, C. 楊, 國家圖書館數位典藏)

看更多台灣在地文化的傳承新生:【本文獲得匠生活授權刊登,原文在此】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