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台北藝術節以「萬物運動」為主題,於8月5日至10月1日盛大展開,將透過20檔音樂、舞蹈、戲劇、展演節目思考後疫情時代中人類與自然生態的關係,並提倡「非人類中心」的生態思維,透過藝術展現生物多樣性與共生關係。
台北藝術節是由台北市政府自1998年起推行的重要文化政策,鼓勵年輕人創作,提供優秀藝術人才發揮創意,並整合相關藝文資源,展現藝術跨界合作豐富多元的重要平台。而今年於8月5日至10月1日展開,以「萬物運動」為主題,總計20檔國內外音樂、舞蹈、戲劇、展演節目思考在後疫情的時代,如何跳脫人類本位主義,而從萬物的角度來看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的關係。
捌號會所 捕貓人製品《夢廻春閨》(圖片來源: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在人流與物流再度恢復交通的後疫時代,台北藝術節渴望倡議「非人類中心」的生態思維,把「人」的位置拉回各種非人類空間的裡面,而非對面。透過策展,邀請觀眾從生物多樣性的角度來重新想像一種生態系統,透過藝術返身海洋、土地、城市、社群與有靈萬物的生活與生存,及其與生/身而為人的我們之間的共生關係,來進一步思辨萬物於這個時代與生態的能動性與對話。
|精彩展演節目搶先看
《植靜派對》邀請觀眾帶著家裡的植栽一起來到北藝中心頂樓花園,透過藝術家為植物作樂、與植物密談、聽植物合唱等情境,潛入花草樹木的感官境地,展演跨物種溝通。
《植靜派對》圖片來源: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Temporary Title, 2015 (Taipei 2023)》游移在動態的展覽、靜止的表演、觀演互動的戲劇中,漂泊不定。觀眾一開始或許覺得困惑,卻會因第一時間走進這樣的空間,感到自由——觀賞視角的自由、與演員對話的自由、身體形變的自由。
《Temporary Title, 2015 (Taipei 2023)》(圖片來源: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往月的方向去》台灣舞蹈空間X日本自成一派的「徹」舞流風洗鍊、純熟與極限力度的肢體美學,這次,狂放中透出優雅,道出獨樹一格當代舞蹈的懷石料理!
《往月的方向去》圖片來源:(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玉山是一個處理器》雖然歷經許多實驗研究,科學家尚未找到植物擁有聽覺的證據,但也不能直接做出否定的結論,特拉維夫大學的生物理論學家里拉綺.哈達尼便認為,植物確實對聲音有反應,只是我們還沒找到正確的實驗方法偵測。
《玉山是一個處理器》(圖片來源: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後疫情時代,台北藝術節透過藝術的角度重新定義人與自然生態的關係,激發我們從萬物角度審視自我,以及與周遭環境的共生關係,思考如何跳脫人本位主義,並與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進行更深入的對話。
2023台北藝術節
活動時間:2023.08.05 – 2023.10.01
活動地點:台北市各展演空間
延伸閱讀//隱身台北東區道地港點 獨特「手沖原木桶豆腐花」下午茶必嚐
延伸閱讀//陽明山咖啡廳推薦!森林秘境、日系風情、美式度假風格盡收
首圖來源: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圖片來源:Unsplash
若分享內容有侵害您的圖片版權,請來信留言告知,我們會及時加上版權信息,若是您反對使用,本著對版權人尊重的原則,會儘速移除相關內容。聯絡信箱:service@warno.com.tw
◎加入台灣旅行趣ShareLife官方LINE生活圈享優惠:https://bit.ly/2JXDPGv
【本文獲得台灣旅行趣授權刊登,原文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