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LINE
分享到 Facebook
複製連結

導航
地圖
收藏
介紹
《叢林流浪》(英文:Waltzing Matilda)是澳洲最廣為人知的叢林民謠(bush ballad),也被稱為該國的「非官方國歌」。歌名的意思是帶著睡袋(Matilda)徒步流浪(Waltzing)。歌詞講述了一位四處遊走的流浪漢(swagman)在一個河跡湖(billabong)邊露營時的故事。他先是煮了一杯茶(billy tea)喝,然後抓了正好途經的一隻羊(jumbuck);但是不久,羊的主人,一位有錢有勢的地主(squatter)和三位警察(trooper)就來抓捕偷羊的流浪漢;無處可逃的流浪漢最終跳進湖中自我了結。
此歌曲原詞由澳洲詩人班卓·帕特森(Banjo Paterson)寫於1895年,但直到1903年才首次發行樂譜。一直以來,有很多民間傳說講述此歌曲及其創作歷程。昆士蘭州邊遠地區的溫特小鎮(Winton,即帕特森最初作詞的地方)有名為「叢林流浪中心」(Waltzing Matilda Centre)的博物館,專門介紹這首歌的故事和傳說。2012年,為了紀念此歌曲,溫特鎮將4月6日(即此歌曲首次公開演唱之日)設立為「叢林流浪日」(Waltzing Matilda Day)。《叢林流浪》的首份錄音帶錄製於1926年,由約翰·科林森(John Collinson)和羅素·卡洛(Russell Callow)演唱。2008年,這份錄音帶被加入澳洲國立影音館(National Film and Sound Archive)的「澳洲之聲」(Sounds of Australia)錄音集。據影音館資料,《叢林流浪》是澳洲音樂史上錄音帶數量最多的一首歌。
閱讀詳情
照片
評論
移除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