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伽耶
修改建議

菩提伽耶

地圖
收藏

介紹

菩提伽耶(梵語:Buddha-gayā;印地語:बोधगया,轉寫:Bodh-gayā),又稱佛陀伽耶,位於今印度比哈爾邦巴特那(Patna)城南約150公里處,是釋迦牟尼的悟道成佛處。已成為佛教徒心中的聖地,也是佛教四大聖地之一。中國古代高僧法顯和玄奘先後記載了菩提伽耶的歷史。菩提伽耶的摩訶菩提寺2002年被列為世界遺產[1]。
釋迦牟尼的誕生地藍毗尼園、悟道之處菩提伽耶、第一次五比丘講說佛法的鹿野苑以及涅槃之地的拘屍那羅合稱為四大聖地。菩提伽耶是四大聖地中最具重要意義的聖地,位於印度巴特那城南150公里處,由寺和塔組成。相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此修行獲得覺悟,故該地被佛教徒尊為朝拜聖地。
菩提伽耶金剛寶座塔的主塔高約50米,形如金字塔,底部為邊長15米的正方形,向上逐漸收縮,頂部呈圓柱形,上立一銅製螺旋形圓頂。塔底一層四角豎有4個與大塔營式相同的小金字塔。大塔東門兩旁辟有佛龕,立貼金佛像數座。其餘三面為高2米的石欄杆,共60根,係公元前5-公元2世紀的作品,現藏於各地博物館,只有複製品放在野外、塔西側是著名的大菩提樹,據說佛陀即在此樹下得道成佛,故受到佛教徒敬仰,其枝也曾多次被折,代表佛陀送往世界各地的佛寺供養,繁衍滋生。原樹已在1870年被大風颳倒,現在的樹據說是原樹的「曾孫」。現樹下立有紅砂石板金剛座,以指示佛陀成道處和表示佛的智慧。圍繞大塔還有百塔、牧女善生供奉乳糜和釋迦牟尼影窟等遺址,以及各國僧侶在此修建的泰國寺、緬甸寺、斯里蘭卡寺、日本寺、中國漢式和藏式等不同風格的寺院,展現了各國建築藝術的風姿,是世界佛教建築的苦學之地。
                      閱讀詳情
                    

照片

+ 5

評論

是否要移除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