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琴伊察
修改建議

奇琴伊察

地圖
收藏

介紹

契琴伊薩(或譯為奇琴伊察,猶加敦馬雅語:chich'en itza',意即「在伊察的水井口」)是一處龐大的前哥倫布時期的考古遺址。契琴伊薩由瑪雅文明所建,坐落在今墨西哥境內的猶加敦半島北部猶加敦州,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

在從公元前6世紀到瑪雅古典時期(公元2世紀到10世紀早期)的時間裡,契琴伊薩是瑪雅的主要城市,而在中部低地及南方的城市衰敗後,契琴伊薩更到達了其發展和影響力的頂峰。到了後古典時期,契琴伊薩的建築主題中明顯增加了中部墨西哥托爾特克的風格。這一現象的最初被解釋為來自中部墨西哥的直接移民甚至入侵,但當代的多數說法認為這些非瑪雅風格是文化傳播的結果。1221年的起義和內戰,如考古發現的燒毀的建築所顯示,導致了契琴伊薩的衰落,統制中心也轉移到了瑪雅潘。西班牙征服者弗朗西斯科·德·蒙泰喬曾在1531年短期占領過這裡。

據美國人類學協會稱,契琴伊薩的遺址建築本身屬於墨西哥聯邦財產,而土地由Piste鎮和Barbachanos家族作為集體財產和私人財產而共同擁有。Barbachanos家族從19世紀早期就是猶加敦地區最有影響力的家族之一。
                      閱讀詳情
                    

照片

+ 2

評論

是否要移除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