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LINE
分享到 Facebook
複製連結

導航
地圖
收藏
介紹
乙未保台和平紀念公園其名原為「八卦山抗日烈士紀念碑公園」,經過重新規劃整修後,民國97年2月正式更名為「乙未保台和平紀念公園」,整修後的公園清新優美,有造型現代化的坡道及寬敞的木棧平台,在這裡可以遠眺大肚溪畔,遙想當年抗日戰役時義勇軍的意氣風發、視死如歸的壯闊情懷。如今煙硝味不再,取代的是綠樹如蔭、鳥叫蟲鳴,是許多鄉親休閒運動的好所在。
其內設有祭祀殿供民眾景仰先烈外,兩側並分別設有一門古砲,及涼亭、花架,古砲創設於清光緒十年一八八四,歷經巡撫劉銘傳與日軍侵占時,為義軍抗敵之工具。原被放置於卦山館現 蔣公紀念館前,民國六十一年間移至卦山園餐廳前民國七十二年再搬遷至現址。
過去的彰化城,於嘉慶20年完工,是在山上建成的一座磚寨,名為定軍山寨(八卦山舊名定軍山)。山寨內設砲台四座、城樓一處。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結合八卦會起事,數日後八卦山即遭佔領,定軍寨砲台亦遭控制,並用來轟擊彰化城內,彰化城隨即於二日後被攻陷。
此役後,清廷有感於定軍寨地位之重要,故於光緒14年(1888),由台灣知府-程起鶚重新修復定軍寨,且於山麓另築砲台。乙未抗日戰爭時,歷史的悲劇仍無法避免的重演。當年,由能久親王北白川宮帶領由鹽寮上岸的日軍近衛師團,勢如破竹地進抵中部大肚溪。由於八卦山砲台所配備者為舊式山砲,砲座固定無法迴旋,面對日軍出其不意由背後襲擊八卦山,守在山上的反抗軍只有落荒而逃。八卦山砲台陷落後,守軍一路退回彰化城,面對日軍居高臨下,火力兇猛,不久彰化城便告失守。
歷史已成過往雲煙 彰化的城牆與城門於日據期間因「市區改正」而被拆除。1914年,定軍寨大部分牆坦遭日人拆除,改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碑。光復後,該紀念碑被毀,於民國54年,於定軍寨改址建八卦山大佛,終於僅存的一面古牆垣亦遭夷平,改建成為如今大佛後方的寺廟廂房。
閱讀詳情
照片
評論
移除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