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LINE
分享到 Facebook
複製連結

導航
地圖
收藏
介紹
清末時由於邵族遭到瘟疫的肆虐,為了避免疾病的感染,邵族人放棄了拉魯島,四處易居,島上的正心書院因為疏於維護因此倒塌下來而成了廢墟,最後竟然流落成為漢人的聚落和耕地。日人治台之後,於大正4年(1915)間,日人在島上種植了二百株相思樹,一千五百株櫻花樹,數十株松樹,加以美化。拉魯島,傳說是邵族最高祖靈的居處,也是邵族早期的聚落之一,南投縣政府指定拉魯島為邵族祖靈聖地,以表對邵族人的尊重,2000年邵族人在島上種下茄苳樹,象徵卲族子孫世代文化綿延不絕,拉魯島到現在仍有其神聖性和象徵的意義,邵族人相信他們的最高祖靈就是居住在拉魯,依照傳統,凡是想學做「先生媽」(邵人對傳統祭師的稱呼)的婦女,都必須由資深的先生媽陪同,乘船登上拉魯島,去感受最高祖靈的啟示,得到應允之後才算是取得入門資格;由此可見,拉魯島在邵族人心目中的神聖地位。然而拉魯島在不同的年代和背景中,還有其他幾種不同的稱呼;清朝文獻稱「珠嶼」、「珠山」、「珠仔山」;日本人稱為「玉島」等,國民政府則稱為「光華島」,意為「光耀中華」。而後正名為拉魯島(Lalu)。
閱讀詳情
照片
評論
移除照片